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以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基本情绪也称初级情绪,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每一种基本情绪都具有独特的神经生理机制、内部体验和外部表现,并有不同的适应功能。而愤怒、依恋、焦虑及应激这四种基本情绪与发展障碍儿童密切相关。
情绪脑的主要结构是以杏仁核为核心的广泛连接的神经结构。情绪刺激通过感觉丘脑皮质的视、听、身体、姿势等活动,传递到新皮质联合区。同时,情绪刺激从丘脑部位又有通路直接达到杏仁核。也有研究表明,刺激输入是从感觉系统到杏仁核,并立即触发先天性原始的情绪反应。输出是从杏仁核上行到脑的高级部位对信息进行加工,产生确定的情绪以及对刺激事件意义的意识。下行到运动系统,产生与情绪相应的生理和行为反应。这是情绪的基本环路。我们的训练就是在这样的网络里进行的情绪加工体系。
当个人愿望受阻或产生违背愿望的情境时会产生愤怒的情绪体验,其强度取决于愿望干扰的大小及违背愿望的程度。根据其强度,愤怒可分为不满意、生气、愠怒、激愤、狂怒等几个等级。引起愤怒的原因很多,如权益受损、缺乏耐心、受到挫折或伤害、被忽略、自己的独立权或自主权受到侵犯等。发展障碍儿童的愤怒多来自于缺乏耐心,或者被家长禁止一些行动,往往一不如意就要发脾气。有时儿童在面对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时也会引发愤怒。这些原因会成为引发某种明显的、不当的外显行为的内在动力。
因自控力弱,面对外界刺激的阈值低、反应强烈,会自动激起一个相应的冲动行为,这是一个自动释放或抑制的过程。儿童根本无法依靠意识控制自己,完全取决于对外界刺激的耐受程度。大龄儿童的家长最能体会这种冲动系统的能量,尤其到了十几岁青春期,体能成熟、性成熟,再加上情绪暴躁、随心所欲,最终让家长心力憔悴。崩溃的自控力不单是儿童的自控力行将崩溃,更重要的是儿童越来越严重的情绪控制问题让家庭崩溃。最终只好辍学。这类儿童必须通过内隐式的运动训练和专项专注训练才能重塑他的自控力,提高他的神经系统应激阈值,以减轻内在动力因素。降低愤怒等级,并使愤怒传导到外显行为的过程中继续降低等级,使他自动抑制其情绪和延长专注时间。
依恋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儿童与看护人过度依恋的情况,分离时表现出焦虑、恐惧,并寻找,即儿童一时一刻离不开看护人;与之相反的是儿童换任何人看护都可以,谁离开都不寻找。二是见到看护人后激动、愉快,并强烈依附,这是本能性的亲密依附。反之见到看护人无所谓、冷漠。上述几种依恋情况促使儿童产生各种情绪问题。
不正常的依恋涉及不同的情绪障碍,涉及认知能力、自控力、感知力及探索能力等等。我们的训练关键是弥补短板能力,使依恋感适度。显现的结果是原先对父母过度依恋的孩子可以暂时离开父母,而对父母回家视而不见的孩子见到妈妈后会表现出兴奋和激动。
儿童如果“不清楚当下的状况是否会发生不良后果”,就会出现不安、担忧、紧张为主要特征的复杂情绪反应。自身自卑、谨慎、怯懦的性格特征更容易产生焦虑。焦虑有三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即以担心为特征的,由消极的自我评价所形成的意识体验;生理成分,与神经系统联系的特定情绪反应;行为成分,是通过防御或逃避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障碍儿童如果没有焦虑,意味着感知力较低,即感受不到环境刺激的信息。如果过度焦虑,意味着认知偏弱,即理解不了环境的变化,无从判断可能产生的后果,就会产生过度反应,导致生理、情绪以及行为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有的儿童害怕鞭炮声、打雷声等,或进入陌生环境显得紧张、过度依恋。
我们的训练针对孩子的感知力、认知能力的提升,使之产生更为积极的自我评价形成新的意识体验,情绪反应和防御行为都会表现为适度。而适度的焦虑可以使大脑和机体处于最佳的警觉水平和兴奋状态,有助于儿童躲避危险,保持思维的敏捷和行动迅速。
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与危险情况下所出现的高度紧张的适应性反应。消极的应激反应会使人处于惊慌无措状态之中,无法有效的应对应激情境。每人在应激状态下,会引起机体的一系列生物性反应,称为适应性综合征。
我们的情绪加工训练是促进积极的应激反应发生。使孩子全神贯注。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使内脏器官、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生化过程加强,使其全力以赴的排除阻碍、克服困难以及提高活动效能。
© 2022北京顶慧意和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1025947号-1
版权与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